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维泰新闻

2025

09/10

16:40

来源:

经开区(头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浏览量:

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和他的“新疆智造农机梦”

经开区网讯(文/李丽)“方向机的手柄不能太紧,扶手箱行走拉线调节要精准,这关乎着农机驾驶员的安全。”在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总工程师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仔细查看每一台自走式辣椒收获机的装配情况,工作服上还沾着昨日田间试验的泥土。

作为20余年深耕农机装备研发领域的专家,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的研发生涯恰如一部微缩史,记录着新疆农业机械化从空白到领跑的跨越。

“跟跑”到填补国产空白

2001年,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作为新疆机械研究院(牧神科技前身)引进的第一批农机装备研发人才,带着技术中心仅有的4名同事直面国产农机装备空白的困境,仅凭一台德国样机开始研发青贮饲料收获机。拆解图纸画了又改,堆满了半张办公桌;动力源不匹配,就反复测算调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在长达半年的田间试验阶段,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更是吃住都在田间地头,白天盯着样机在田间穿梭,记录下每一次卡顿;夜里修改数据,绘制图纸。历时一年半,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和团队研发出了首台国产化作业幅宽3米的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单日作业面积达100亩,可节省200余名人工。

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右三)和团队开展田间试验

2003年,这款青贮饲料收获机正式投产。尽管当时机械化程度和制造业水平不高,但公司80多名员工齐心协力,用时3个月组装了20台青贮饲料收获机,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让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十分欣喜。

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要让农民用上‘中国制造的好装备’。”这个“让农机装备实现100%国产化”的初心成了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20多年研发生涯的底色。

破解难题的“农机答卷”

金秋八月,南疆田地里板椒像一盏盏红灯笼挂满枝头,看着板椒收获机在田间快速高效地作业,种植户们喜笑颜开地说道:“有了现代化的采收设备,我们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了。”长期以来板椒收获主要依靠人工,不仅成本高,还常因找不到工人错过采收期。2018年底,阿力木和团队跟着农民耕种采收,深入调研,详细记录板椒的株高、果柄强度、最佳采收角度......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努力,中国第一台板椒收获机问世,采净率可达98.3%,田间损失率在1.5%以内,成功解决了板椒收获难题。

2011年,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农机上市企业,也是新疆转制科研院所首家上市企业。牧神科技作为其全资子公司,站上了更高平台。在新的起点上,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带领团队着力破解中高端农机国产化的“卡脖子”难题。

从自走式制种玉米收获机到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再到大喂入量的智能型谷物联合收割机,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和团队的“成绩单”越写越长。牧神科技也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右)检查农机装备装配情况

如今,作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牧神科技具有年产7000台(套)中高端农机装备的生产能力,装备数控化达85%以上。产品包括农牧业收获机械、耕作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及林果机械等六大类60余种农机装备,多种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替代进口设备,还远销中亚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闪亮名片。

一台农机装备背后的产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装备。实行“区政合一”后的经开区(头区)优势叠加,吸引了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等众多装备制造企业落户,逐步形成了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底,经开区(头区)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类企业4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4.75亿元,成为新疆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

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的脚步并未停歇。他指着一台正在调试的大喂入量智能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目光坚定地说道:“以前我们是跟着进口农机装备学,现在我们是想着怎么样让‘新疆智造’领跑。”

七十年风雨兼程,从人力耕作到智能农机装备驰骋田野,从农机装备依赖进口到国产化,新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阿力木·买买提吐尔逊和他的团队,正用一个个转动的齿轮、一张张设计图纸,书写着新疆装备制造业的硬核答卷。


【打印本文】【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