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5-04-29   信息来源:区统计局   【字体:


  2024年,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经开区(头屯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取得了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新成绩。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7.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为1.236.26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7.9%;第二产业增加值230.8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增长0.2%

               

     

   

     二、农业

202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业产值11.4亿元,下降0.5%;牧业产值0.8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0.3亿元,增长45.4%;其他产值1.1亿元增长11.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万亩,增长5.9%,其中:粮食1.1万亩,增长1.5。全年各类农作物产量33.3吨,增长31.8%,其中:谷物类作物0.7万吨,增长2.3倍;玉米0.7万吨,增长2.6;蔬菜类园艺作物28.7万吨,增长27.7%水果、香料作物0.2万吨,增长18.6%;中草药材0.1万吨,下降51.3%

全年畜牧业存栏头数5.1万头(只),下降1%其中:牛存栏数1.44万头,羊存栏数3.6万只,猪存栏数0.09万头,活家禽0.3万头农村用电量1214万千瓦时,增长19.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2万吨,下降4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2亿元,同比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4.1亿元,同比下降10.6%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产值117.4亿元,下降3%重工业产值526.6亿元下降12.1%按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型企业产值436.1亿元,下降9%微企业产值208亿元,下降9.7%


装备制造业企业3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5.2亿元,比下降15.5%,占全区总产值比重的28.8%;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3.7亿元,下降23.9%,占全区产值比重的23.9%;高新技术工业企业44完成工业总产值392.6亿元,下降14.2%,占全区产值比重的61%

    在支柱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13.9亿元,下降16.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138.9亿元,下降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65.2亿元,增长1.2%烟草制品业实现产值62.5亿元,增长3.8%;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25.6亿元,下降28.8%燃气生产和供应实现产值20.5亿元,增长3.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产值18.8亿元,下降8%


从主要产品看,钢材532.3万吨,下降11.2%;风力发电机组748.8万千瓦,下降7.7%;商品混凝土194.7万立方米,增长41%;卷烟182.4亿支,增长0.8%;黄金8.5吨,增长41.9%;汽车0.7万辆,下降6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7.4亿元,下降15.7%;利润总额-9.24亿元,亏损面扩大76.2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5.3亿元,增长13.9%;亏损企业亏损额32亿元,亏损额增长23.5%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8亿元,增长4.1%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29.2亿元,增长0.2%竣工产值55.7亿元增长6.3%建筑房屋施工面积372.5万平方米,增长22.3%

四、服务业

地区生产总值中,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6亿元,下降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7亿元,下降4%金融业增加值64.1亿元,增长2%房地产业增加值50.9亿元,下降1.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9.1亿元,增长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51.6亿元,下降3.9%;利润总额31.7亿元,下降42.1%。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21.3亿元,下降0.6%

     2024年末,拥有出租汽车、城市公交大站快线中客车旅游车7513辆。其中:出租汽车6454辆,城市公交车辆912大站快线中客车132旅游车15。公交营运线路条数69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174.1公里,线网长度327.4公里;2024年新开3公交线、优化公交线路20条。2024年末,轨道交通线拥有27运线路条数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26·8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5亿元,增长6.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贸易3088亿元,下降17.1%。其中:零售业138.2亿元,增长19.4%

    按行业分,石油及制品业实现销售额1221.4亿元,同比下降15.1%;金属及金属矿销售额452.9亿元,下降28.4%;化工产品类359.1亿元,下降28.8%;煤炭及制品业实现销售额269.4亿元,下降18.8%建材业销售额129亿元,增长78.1%棉、麻销售额94.1亿元,下降19.7%烟草业销售额61.3亿元,增长4.7%

    零售行业中,汽车新车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4.1亿元,下降3.1%互联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3亿元,增长158.9%;石油及制品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8.2亿元,增长13.2%;西药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6亿元,增长12%;便利店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增长12%

六、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上年下降13.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4%

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13.1%民间投资增长15.2%;民生投资增长20.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5%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8%,商品房销售面积76.7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销售额81.2亿元,下降9.6%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64.5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出口额418.66亿元,增长31.4%;进口额45.85亿元,下降26.5%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25个,投资总额483.8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1个,投资额197.81亿元;非工业项目284个,投资286.06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万美元,下降94.3%

自贸试验区经开区块承接的70条(对应《总体方案》44项)乌鲁木齐片区改革试点任务均已全面铺开,其中45条落实举措已落地实施。区块内新增市场主体5385家,同比增长28.2%,新设外资企业33家,同比增长312.5%2024年区块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区外贸总额的80%

国际陆港区在全国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正式开行“天山号”品牌班列开辟班列路线21条,通达19个国家、26个城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9000余列,其中“天山号”品牌班列开行562现有企业4411家,2024完成进出口总额472.4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进口额8.8亿元,同比增长49.7%出口额463.6亿元,同比增长16.3%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综合保税区以“保税+”业务为特色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实现跨境电商业务全模式落地运营。2018年正式封关运营,累计注册企业184家,2024完成进出口总额268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进口额15.6亿元,同比增长41%,出口额252.4亿元,同比增长11.7%2024完成保税物流贸易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保税加工贸易值1.2亿元同比增长30.4%

八、财政与税收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8亿元,增长16.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9亿元,下降20.1%。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9.6亿元,增长15.2%;非税收入11.3亿元,增长20.9%。分税种看,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0.7%13%9.6%和增长6.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4.6亿元,下降2.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7亿元,下降49.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1.8亿元,增长13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108.5%;教育支出增长9.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9%;卫生健康支出下降1.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学前机构74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初中12所,小学12所,幼儿园46所。在职教职5023人,增长7%其中:专任教师3953人,增长10%。

    各级各类中小学生、幼儿园在校(园)生5.2万人,增长9.9%;其中:普通高中全年招生1274人,在校生3655人,毕业生1075人;初中全年招生3917人,在校生10886人,毕业生2790人;小学全年招生4958人,在校生31625人,毕业生3109人;幼儿园全年招生2603人,在园幼儿9275人,毕业幼儿3056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97%。

    全年投入教育经费6.33亿元,较上年增长9.33%,其中:落实各类城乡义务教育保障资金3290.91万元,免除各类教育费用1.21亿元,惠及近5.59万名学生;发放普惠性、公益性民办幼儿园奖金补资金1750.84万元;发放家庭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等各类资助210.98万元,受惠学生4642人(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6.87%;新建1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扩大5学校加速推进,通过租借并举的方式新增学位2500余个。全区中考一批次上线率较2023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在各区县中排名第一成功创建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活力教育·卓越经开”教育品牌获评全国百佳案例。实施“四能强师”工程和“三优”提升计划,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实施科研项目50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0300元。累计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家,累计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1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科研机构总数80家,形成全产业科研机构覆盖。拥有各类科技孵化器25家,其中国家级5众创空间15家,其中国家级7家。创新主体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企业连续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数达233家。科研能力持续增强,金风科技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10月获批建立依托新疆工程学院建设的首个新疆实验室——天山实验室11月揭牌成立,全区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80家。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金风科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区企业共获得自治区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第五届自治区专利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全年专利授权总量1192件,比上年增长29%;其中:发明专利207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拥有非遗展览馆1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全年开展文艺演出325场,惠及群众22万人)。

    文体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建成11个基层街道文化站、81个社区(村)文化室,健身路径120个

    拥有体育场馆1个,体育场地总面积0.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平方米。三大球类场地2块,其中篮球场地1块、排球场地1块。社区健身步道2个,总长度23.8公里。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20个社区(村)完成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1,参与人次达0.5万余人。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8其中:三级综合医院2个,二级综合医院2个,二级专科医院2个,门诊(所)1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村卫生室5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全年总诊疗118.78万人(次)。卫生机构床位数1249其中:医院床位数1135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9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66人,注册护士1085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87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36元,增长9%。

    就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城镇人员就业1.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499人,转移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366(),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63%,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20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4万人。

    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累计拨付各类救助金补助金819.37万元统筹做好养老服务,发放高龄津贴608.28万元,全年为597户788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及救助金525.34万元。投入**万元进行社区阵地建设,我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5家,养老机构床位数649张。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人(次),安置“三无”人员6人,救助率达100%。多措并举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老年助餐点82家,日间照料中心17个,新增托育机构4家,托位305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全年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1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8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3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建成道路15.17公里,其中:国际陆港区道路5.68公里,国际纺织品商贸中心道路3.31公里;一号台地道路0.72公里;高铁片区道路0.74公里;两河片区道路4.3公里;丰田村片区新建市政道路0.42公里。打通“丁字路”、“断头路”3条,目前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登龙岭隧道实现试点通车,北站路综合管廊和高架桥主体贯通,金阳路主体完工,区域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两河污水处理厂、国际陆港区再生水管网等工程稳步实施。

    累计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5892亩,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49亩,其中:公园绿地49亩,庭院绿地10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8%,建成区绿地率37.68%。种植乔木0.68万余株,乔灌木18.68万株,新增小游园、街旁绿地2处,公共绿地养护面积2.8万亩,全年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12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完成绿地抚育养护2.6万亩,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000余亩,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提升。

    城区环境不断向好。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27.8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SO2)1096.85吨,氮氧化物排放量(NO x)2282.85吨。空气优良天数达299天,优良率达81.69%,环境空气质量不断优化。全区排污申报核定户数702,有4家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废水年产生总量177.93万吨,固废年产生总量342.65万吨。八钢入选自治区首批美丽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全疆首个创新型综合能源站投入运营深入推进低碳发展促进各类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升级,康师傅、蒙牛获批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2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9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统计局,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于区招商服务局;财政数据来源于区财政局;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商务局;教育数据来源于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源于区科学技术局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体育数据来源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卫生医疗数据来源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业与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福利数据来源于区民政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源于区建设局;林业数据来源于区林业园林管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区应急管理局;公交车、出租车数据来源于相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环境保护数据来源于区生态环境分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