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22
19:15
来源:
经开区(头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大中小】
浏览量:次
经开区网讯(文图/谭凌铃通讯员贾泽成)8月18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尚北社区舞蹈室里,王新兰和姐妹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脸上笑容绽放。“这儿凉快又热闹,‘石榴籽’真是建到了我们心坎上。”她的话语道出了居民对社区“石榴籽”服务站的喜爱。
今年以来,经开区(头区)精心打造25个社区“石榴籽”服务站,以“一社区一策”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构建起功能各异的“幸福港湾”,串联起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温暖纽带。
庐山街社区39平方米的空间里,理发、维修、家政、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巧妙融合。社区创新“织补+”模式让服务“活”起来,理发区旁边就是便民工具借用处,等待时间还可办理医保;维修师傅不仅修家电,还兼职“调解员”。这种“服务交叉、时间复用”的设计,让便民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绿谷社区打造了非遗文化工作室,纸浆画、剪纸、面塑的非遗传承人定期“开课”,手把手向孩子们传授非遗技艺。东林街社区的棋艺空间则成了“老少同乐”的舞台,象棋、围棋等对弈活动成为连接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纽带。
今年以来,经开区(头区)25个社区共打造青少年科普基地、书法绘画室、幼儿活动室、社区小剧场等147个特色功能室。居民们纷纷称赞,“现在‘石榴籽’服务站里啥都有,特别方便,社区真像个大家庭!”
这些各具特色的“石榴籽”服务站,活力源于“共建共享”理念。各社区通过“线上问卷+线下板凳会”收集民意,从老年活动室到托幼角落,居民既是需求提出者,也是项目决策者。
从老年活动室到托幼角落,社区致力于满足居民需求
同时,社区坚持“办公场地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压缩办公区域转化为居民活动场所。从温馨敞亮的邻里议事厅到功能齐备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空间布局围着居民转,功能设计贴着需求走。“这里不像办事的地方,更像自己家的客厅,有事没事都爱来转转。”卫星路社区居民职秀娥的话,道出了服务站亲民设计的初衷。
服务方式的转变,更让居民感受到了温暖。“石榴籽”服务站里,拆除了传统窗口隔断,打造开放式“全岗通”,工作人员走出柜台与居民围坐交谈,社保咨询、活动预约、诉求反应,居民在面对面交流中把大小事务一次办清。“以前隔着柜台,总觉得有距离,声音小了听不清,文件也看不真切。现在这样面对面坐着聊,就像拉家常一样,政策讲得通透,心里也更热乎。”来社区咨询养老保险政策的居民那木加·吾音说。
开放式“全岗通”拉进了工作人员和居民的距离
金桥、新立、东林街等社区还打造了“春风化雨”调解室,圆桌茶叙化解了不少矛盾。从家长里短到物业摩擦,在调解员引导下,火药味渐散。
据了解,近年来,经开区(头区)依托“石榴籽”服务站,推动养老托幼、助餐助行、家政便民、公共就业、家庭医疗、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八进社区”,两年间升级42个服务站,打造200余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室,绘就“一社区一特色,一站一风景”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经开区(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陆智睿表示:“‘石榴籽’服务站的核心是‘民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服务站效能,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群众身边,让各族群众推门就能看见小幸福,让社区真正成为大家常来常往、离不开的‘幸福港湾’。”
【打印本文】【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