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维泰新闻

2025

08/27

17:15

来源:

经开区(头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浏览量:

从“被动治理”到“主动破局”——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纪实

724日清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网格员麦尔哈巴·赛麦提轻点手机,一张井盖破损照片直传“智慧经开”平台。十分钟后,维修车呼啸而至。

“以前,填表审批就得三天!”她抹汗笑道。这指尖轻点的瞬间,映照着经开区(头区)基层治理的深刻蜕变——党建引领下,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正让“九龙治水”变为“攥指成拳”。

三张清单破壁垒,基层轻装上阵

变化的密码藏在三张清单里。

走进中亚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明的办公室,三本蓝色文件夹标记着改革足迹:125项街道核心工作职责和主责主业清晰明确;“DeepSeek+人工”双审核机制有效甄别并规避了5类非必要工作延伸,社区填表量骤降58%,干部告别“文山会海”……

根据经开区(头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部署,中亚南路街道率先试点,厘清权责边界。

“‘科学分工’让街道从‘行政末梢’变身‘治理枢纽’。”杨明说,由区城管局与街道混编的队伍,仅一个月现场处置率提升60%,根治了河南西路流动摊贩十年顽疾。流程再造让残疾证办理等29项高频事项平均提速30%,停车场备案从10天压至5天,企业满意度达95%。 ⠼/font>

这些天,在绿谷社区德泽园小区,有关小区充电桩安装、暖气检修的“三方议事会”热火朝天。“这些扯皮事现在支部牵头解决!”德泽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李增泽的记事本密密麻麻:两年138件民生实事记录着“小区事小区管,且管得好”的实践。

绿谷社区召开三方议事会 资料图

绿谷社区党委创新“未诉先办”机制,推动“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延伸”——法治公园凉亭破损地板24小时修复,企业认领、物业施工的“共驻共建”模式获居民点赞。

资源精准沉社区,民心暖如夏阳

723日,紫阳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75岁的张翠兰跟练保健操,笑容舒展:“有啥困难找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很快上门!”她不知道的是,这背后是经开区(头区)深入推进养老、托育等优质服务“八进社区、七下乡村”的硬举措。

近年来,经开区(头区)统筹42个社区打造“石榴籽”服务站,新增养老托育等功能室超百个;加速12处新购社区用房移交,高铁集团、建发集团全力推进装修。中亚北路街道主动对接自治区民政厅,争取480万元福彩资金建成迎宾桥社区养老中心,惠及3000余名老人。

海滨社区“滨滨有礼”志愿汇项目汇聚540名志愿者,推出“骑士加油站”“一米菜园”等8大项目。网格代办量从季度75项提升到179项,群众参与率超50%。“现在有事就找‘志愿服务队’!”商户王伟指着身穿黄马甲的志愿服务队点赞。

资源活了,民心也暖了。

走在焕然一新的“学子路”,废旧轮胎制成的创意花盆和手工艺品让人耳目一新,道路两侧整洁有序。这道独特风景的背后是社区、党员、居民共建家园的合力。


海滨社区打造“一米菜园”,让闲置地焕发新生。通讯员 米婷婷提供

这条连接德泽园二区、三区的无名小路,在去年由社区动员街道、经开区(头区)园林管理局、物业公司、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力量,以“居民自筹+社会众筹+单位协助”模式打造而成,为学生和居民提供了绿色舒适的通道。

今年,在社区和徐秀娥的号召下,党员、居民又踊跃募捐千余株爬山虎,助力“学子路”绿化升级。

绿谷社区已设立30个党员先锋岗,打造“民情说事厅”“居民议事角”等特色阵地;组建了“娥子姐”党员志愿服务队等30支特色队伍。通过创新实施“红网格·微治理”工程,800余名志愿者化身政策宣讲员、民情联络员、文明示范员,活跃在环境整治、义务理发、陪同就医、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一线,持续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绿谷社区始终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绿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慧慧表示,“我们将建强专业化网格员队伍,壮大志愿服务力量,邀请居民参与‘议事圆桌会’共商社区事、齐解民生忧;同时,深耕‘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方位延伸服务触角,把便利精准送到居民家门口。”

小窗口联大民生,智治提效暖心

数字化变革在社区窗口也不断绽放新芽。

“以前得跑好几趟啊,现在10分钟办妥医保!”中亚南路社区“全岗通”窗口前,居民郭克举着凭证说。这个让居民点赞的“全岗通”,是中亚南路社区破解服务难题的“金钥匙”。

作为一个商业网点密集、老旧小区集中、居民服务需求多元的社区,过去常面临“窗口忙闲不均、居民跑断腿”的困境。202310月,在街道和区数字化发展局(大数据局)的指导下,社区将“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分散窗口职能彻底整合,推行“一人在岗,事项通办”模式。

居民在中亚南路社区“全岗通”数字化服务窗口办理业务

如今,居民只需到一楼大厅前台,工作人员就能全程帮办代办,简单业务当场办结,复杂事项由后台分类流转处理,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

中亚南路街道副书记杨明表示,“‘全岗通’开通以来,街道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去外地学习,指导社区制定了《中亚南路社区‘全岗通’业务操作与技能培养手册》,让数字化服务更精准的服务于民。”截至目前,该社区已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中亚南路社区的服务升级,正是经开区(头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生动切片。

经开区(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陆智睿表示,当数字化为民生服务“减负提速”,当工作人员把更多心思放在倾听群众需求上,居民感受到的不仅是办事效率的提升,更是藏在细节里的治理温度。

下一步,经开区(头区)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推动资源服务下沉社区(村),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强化网格员精准服务能力,实现社情民意全掌握。提升社区队伍专业化水平,拓展“智慧经开”平台应用,以数字化赋能民生服务。


【打印本文】【关闭】

相关链接: